中國特色調解模式的優缺點

摘要:

中國的調解模式作為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傳統的首选和流行的糾紛解決方式,已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混合形式。 這種獨具特色的調解模式表明,一方面,以地方法院為主導的高度製度化的調解方式在大多數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城市得到了廣泛應用; 另一方面,大多數通過村長、宗族領袖和/或社區精英解決糾紛的傳統調解方式在中國農村地區仍然存在和實行。 本研究介紹了中國調解模式的鮮明特點,並討論了中國特色調解模式的優缺點。

閱讀或下載全文:

王志偉(2019)。 中國特色調解模式的優缺點

《共同生活雜誌》,6 (1),第 144-152 頁,2019 年,ISSN:2373-6615(印刷版); 2373-6631(在線)。

@文章{Wang2019
Title = {中國特色調解模式的優缺點}
作者={王志偉}
網址 = {https://icermediation.org/chinas-mediation-model/}
ISSN = {2373-6615(印刷版); 2373-6631(在線)}
年份 = {2019}
日期 = {2019-12-18}
雜誌 = {同居雜誌}
音量 = {6}
數字 = {1}
頁數 = {144-152}
出版商 = {國際民族宗教調解中心}
地址 = {紐約州弗農山}
版本 = {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

多個真理可以同時存在嗎?以下是眾議院的一項譴責如何為從不同角度對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進行艱難但批判性的討論鋪平道路

部落格深入探討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承認不同的觀點。它首先審視了眾議員拉希達·特萊布的譴責,然後考慮了地方、國家和全球各個社區之間日益增長的對話,這些對話凸顯了周圍存在的分歧。情況非常複雜,涉及不同信仰和種族之間的爭執、眾議員在眾議院紀律程序中受到不成比例的待遇以及根深蒂固的多代人衝突等眾多問題。特萊布的譴責錯綜複雜,及其對許多人產生的地震影響,使得審視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發生的事件變得更加重要。每個人似乎都有正確的答案,但又沒有人能達成一致。為什麼會這樣呢?

分享到

馬來西亞皈依伊斯蘭教和民族主義

本文是一個更大的研究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的重點是馬來西亞馬來民族主義和至上主義的興起。 雖然馬來族民族主義的興起可以歸因於多種因素,但本文特別關注馬來西亞的伊斯蘭教皈依法以及它是否強化了馬來族至上的情緒。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於1957年從英國統治下獨立。 馬來人是最大的族群,一直將伊斯蘭教視為其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將他們與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引入該國的其他族群區分開來。 雖然伊斯蘭教是官方宗教,但憲法允許非馬來人的馬來西亞人,即華人和印度人和平地信奉其他宗教。 然而,管理馬來西亞穆斯林婚姻的伊斯蘭教法規定,非穆斯林如果想與穆斯林結婚就必須皈依伊斯蘭教。 在本文中,我認為伊斯蘭教皈依法已被用作加強馬來西亞馬來民族主義情緒的工具。 初步數據是根據與非馬來人結婚的馬來穆斯林的訪談收集的。 結果顯示,大多數馬來受訪者認為皈依伊斯蘭教是伊斯蘭宗教和州法律所要求的當務之急。 此外,他們也認為非馬來人沒有理由反對皈依伊斯蘭教,因為結婚後,孩子將根據憲法自動被視為馬來人,憲法也附帶地位和特權。 皈依伊斯蘭教的非馬來人的觀點是基於其他學者進行的二次訪談。 由於穆斯林與馬來人聯繫在一起,許多皈依穆斯林的非馬來人感到自己的宗教和民族認同被剝奪,並感到接受馬來民族文化的壓力。 雖然改變皈依法可能很困難,但在學校和公共部門進行公開的宗教間對話可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

分享到

伊博蘭的宗教:多元化、相關性和歸屬感

宗教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對世界各地的人類有著不可否認的影響。 儘管宗教看起來神聖不可侵犯,但它不僅對於理解任何原住民的存在很重要,而且在種族間和發展背景下也具有政策相關性。 關於宗教現象的不同表現形式和命名的歷史和民族誌證據比比皆是。 位於尼日利亞南部、尼日河兩岸的伊博族是非洲最大的黑人創業文化群體之一,其宗教狂熱無疑意味著其傳統邊界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種族間互動。 但伊博蘭的宗教格局不斷在改變。 1840 年之前,伊博人的主要宗教是土著宗教或傳統宗教。 不到二十年後,當基督教傳教活動在該地區開始時,一股新的力量被釋放出來,最終將重新配置該地區的本土宗教景觀。 基督教的發展使後者的統治地位相形見絀。 在基督教在伊博蘭誕生一百週年之前,伊斯蘭教和其他不那麼霸權的信仰興起,與當地的伊博宗教和基督教競爭。 本文追蹤了伊博蘭的宗教多元化及其與和諧發展的功能相關性。 它從已發表的作品、訪談和文物中獲取數據。 它認為,隨著新宗教的出現,伊博人的宗教格局將繼續多樣化和/或適應,為了現有和新興宗教的包容性或排他性,為了伊博人的生存。

分享到

種族作為平息宗教極端主義的工具:索馬利亞國內衝突的案例研究

索馬利亞的宗族制度和宗教是決定索馬利亞民族基本社會結構的兩個最顯著的特徵。 這種結構一直是索馬利亞人民團結的主要因素。 不幸的是,同樣的體制被認為是解決索馬利亞內部衝突的絆腳石。 顯而易見,氏族是索馬利社會結構的核心支柱。 這是索馬利亞人民生活的切入點。 本文探討了將宗族親屬關係的主導地位轉化為抵銷宗教極端主義負面影響的契機的可能性。 本文採用約翰‧保羅‧萊德拉赫所提出的衝突轉化理論。 文章的哲學觀是加爾通提出的積極和平。 主要數據是透過問卷調查、焦點小組討論 (FGD) 和半結構化訪談計劃收集的,涉及 223 名了解索馬利亞衝突問題的受訪者。 二手資料是透過書籍和期刊的文獻綜述收集的。 研究認為,該部落是索馬利亞的強大組織,可以與宗教極端組織青年黨進行和平談判。 由於青年黨在民眾中活動,採取不對稱戰爭策略,適應性強,因此要征服青年黨是不可能的。 此外,青年黨認為索馬利亞政府是人造的,因此是一個非法的、不值得與之談判的夥伴。 此外,讓團隊參與談判也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民主國家不會與恐怖組織談判,以免恐怖組織將其合法化為人民的聲音。 因此,部落成為處理政府與宗教極端組織青年黨談判責任的合法單位。 該部落還可以在接觸作為極端主義團體激進化運動目標的年輕人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研究建議,索馬利亞的部落制度作為該國的重要機構,應與其合作,在衝突中提供中間立場,並成為國家與宗教極端組織青年黨之間的橋樑。 宗族制度很可能為衝突帶來本土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