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信仰與普世主義:複雜世界中基於信仰的行動者

托馬斯·沃爾甚博士的演講

在2016年民族宗教衝突解決與建設和平國際年會上的主題演講
主題:“三種信仰中的一神:探索亞伯拉罕宗教傳統中的共同價值觀——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簡介

我要感謝ICERM 及其主席巴茲爾·烏戈爾吉(Basil Ugorji) 邀請我參加這次重要的會議,並讓我有機會就這個重要主題分享幾句話:「三種信仰的同一個上帝:探索亞伯拉罕宗教傳統中的共同價值。 ”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亞伯拉罕信仰與普世主義:複雜世界中基於信仰的行動者」。

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想重點談三點:第一,三個傳統之間的共同點或普遍主義和共同價值觀; 第二,宗教和這三個傳統的「陰暗面」; 第三,一些應該鼓勵和推廣的最佳做法。

共同點:亞伯拉罕宗教傳統所共有的普世價值觀

從很多方面來說,這三個傳統的故事都是同一個敘述的一部分。 我們有時將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稱為「亞伯拉罕」傳統,因為它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亞伯拉罕,以實瑪利的父親(與夏甲),穆罕默德的血統出自他的血統,以及以撒(與撒拉)的父親,從他的血統中,透過雅各,耶穌出現。

從很多方面來說,敘述都是一個家庭的故事,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就共同價值而言,我們在神學或教義、倫理、神聖文本和儀式實踐等領域看到了共同點。 當然,也存在顯著差異。

神學或教義:一神論、天意之神(參與並活躍於歷史)、預言、創造、墮落、彌賽亞、救贖論、對死後生命的信仰、最後的審判。 當然,每一個共同點都存在爭議和分歧。

雙方有一些共同點,例如穆斯林和基督徒都對耶穌和瑪利亞懷有特別崇高的敬意。 或者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更強烈的一神論,與基督教的三位一體神學形成鮮明對比。

倫理:所有三個傳統都致力於正義、平等、仁慈、美德生活、婚姻和家庭、關心窮人和弱勢群體、服務他人、自律、為建設或美好社會做出貢獻、黃金法則、環境管理。

對三個亞伯拉罕傳統之間道德共同點的認識引發了製定「全球道德」的呼聲。 孔漢斯 (Hans Kung) 一直是這項努力的主要倡導者,並在 1993 年世界宗教議會和其他場合強調了這項努力。

神聖的經文:關於亞當、夏娃、該隱、亞伯、諾亞、亞伯拉罕、摩西的敘述在這三個傳統中都佔有重要地位。 每個傳統的基本文本都被視為神聖的,要麼是神聖啟示的,要麼是靈感啟發的。

儀式: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提倡祈禱、讀經、禁食、參加日曆中的聖日紀念活動、與出生、死亡、婚姻和成年有關的儀式、留出特定的一天進行祈禱和聚會、場所祈禱和禮拜(教堂、猶太教堂、清真寺)

然而,共同的價值觀並不能說明這三種傳統的全部情況,因為實際上提到的所有三個類別都存在巨大差異。 神學、倫理學、文本和儀式。 其中最重要的是:

  1. 耶穌:這三個傳統在耶穌的意義、地位和本性的觀點上有顯著差異。
  2. 穆罕默德:這三個傳統在對穆罕默德重要性的看法上有顯著差異。
  3. 神聖的經文:這三個傳統對於各自的神聖文本的看法有很大不同。 事實上,在這些神聖的文本中都可以找到一些有爭議的段落。
  4. 耶路撒冷和“聖地”:聖殿山或西牆、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等基督教聖地附近的地區,存在著深刻的差異。

除了這些重要的差異之外,我們還必須增加一層複雜性。 儘管有相反的抗議,但這些偉大傳統中都存在著深刻的內部分歧和分歧。 提及猶太教(東正教、保守派、改革派、重建派)、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蘇菲派)內部的分歧只是觸及表面。

有時,有些基督徒比其他基督徒更容易找到與穆斯林的共同點。 每個傳統都可以這樣說。 最近我讀到(傑瑞·布羅頓,伊麗莎白時代的英格蘭和伊斯蘭世界),在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16th 世紀),人們努力與土耳其人建立牢固的關係,這顯然比歐洲大陸可惡的天主教徒更可取。 因此,許多戲劇都以來自北非、波斯、土耳其的「摩爾人」為主角。 當時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的敵意使伊斯蘭教成為受歡迎的潛在盟友。

宗教的陰暗面

談論宗教的「黑暗面」已經變得司空見慣。 一方面,宗教在世界各地發現的許多衝突中都是髒手,但過度歸因於宗教的角色是不合理的。

畢竟,在我看來,宗教對人類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正面貢獻。 即使是擁護唯物論人類演化理論的無神論者也承認宗教在人類發展和生存中的正面作用。

然而,有些病態經常與宗教有關,就像我們發現與人類社會其他部門(例如政府、企業和幾乎所有部門)相關的病態一樣。 在我看來,病態不是職業特有的,而是普遍的威脅。

以下是一些最重要的病症:

  1. 宗教上的民族中心主義增強。
  2. 宗教帝國主義或必勝主義
  3. 詮釋學的傲慢
  4. 對「他者」、「否定他者」的壓迫。
  5. 對自己的傳統和其他傳統的無知(伊斯蘭恐懼症、「錫安長老議定書」等)
  6. “道德的目的論懸置”
  7. 杭廷頓的《文明的衝突》

需要什麼?

世界各地正在發生許多非常好的發展。

跨宗教運動繼續發展和繁榮。 自 1893 年以來,芝加哥的宗教間對話一直在穩步增長。

議會、宗教和平組織和 UPF 等組織,以及宗教和政府支持跨宗教信仰的倡議,例如 KAICIID、安曼跨宗教信息、WCC 的工作、梵蒂岡 PCID 以及聯合國UNAOC、世界宗教間和諧週以及宗教組織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機構間工作小組; ICRD(約翰斯頓)、科爾多瓦倡議(Faisal Adbul Rauf)、CFR「宗教與外交政策」研討會。 當然還有 ICERM 和 InterChurch Group 等。

我想提一下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的作品,以及他的書《正義的心靈》(The Righteous Mind)。 海特指出了全人類共有的某些核心價值:

傷害/照顧

公平/互惠

群體內忠誠度

權威/尊重

純潔/神聖

我們生來就想創造部落,作為合作團體。 我們本能地團結在團隊周圍,並與其他團隊分離或分裂。

我們能找到一個平衡點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面臨巨大威脅的時代,這些威脅包括氣候變遷、電網破壞、金融機構破壞、以及擁有化學、生物或核武的瘋子的威脅。

最後,我想提兩個值得效仿的「最佳實踐」:《安曼信仰信息》和保祿六世於28 年1965 月XNUMX 日在《我們的時代》中提出的《Nostra Aetate》,作為「教會在與非基督教的關係。”

關於基督教穆斯林關係:「由於幾個世紀以來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發生了不少爭吵和敵意,這次神聖的會議敦促所有人忘記過去,真誠地努力促進相互理解,共同維護和促進為了造福全人類的社會正義和道德福祉,以及和平與自由…”“兄弟對話”

“RCC 不拒絕這些宗教中任何真實和神聖的東西”……“常常反映出照亮所有人的真理之光。” 還有 PCID 和 1986 年阿西西世界祈禱日。

拉比大衛·羅森稱之為“神學上的熱情好客”,它可以改變“嚴重中毒的關係”。

安曼宗教間訊息引用了《古蘭經》49:13。 「人們,我們從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創造了你們,並將你們分成種族和部落,以便你們能夠相互了解。 在上帝眼中,你們中最尊貴的人就是最銘記他的人:上帝是全知的、全知的。”

西班牙 La Convivencia 和 11th 第一和第二th 幾個世紀以來,科羅多巴迎來了寬容的“黃金時代”,聯合國的 WIHW。

神學德行的實踐:自律、謙遜、慈善、寬恕、愛。

尊重「混合」靈性。

參與“宗教神學”,就您的信仰如何看待其他信仰進行對話:他們的真理主張、他們對救贖的主張等。

詮釋學謙遜重新文本。

附錄

亞伯拉罕在摩利亞山犧牲兒子的故事(創世記 22 章)在每一個亞伯拉罕信仰傳統中都扮演著核心角色。 這是一個常見的故事,但穆斯林的敘述方式與猶太人和基督徒的敘述方式不同。

無辜者的犧牲令人不安。 神在考驗亞伯拉罕嗎? 這是一個好的測試嗎? 上帝是否試圖結束血祭? 這是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預兆,還是耶穌根本沒有死在十字架上?

神是否使以撒從死裡復活,就像祂使耶穌復活一樣?

是以撒還是以實瑪利? (古蘭經 37)

克爾凱郭爾談到「道德的目的論懸置」。 是否應該遵守「神聖的嘉許」?

本傑明·尼爾森 (Benjamin Nelson) 多年前於 1950 年寫了一本重要的書,書名是: 高利貸理念:從部落兄弟情誼到普遍他者情誼。 該研究考慮了在償還貸款時要求利息的道德規範,《申命記》中禁止部落成員這樣做,但在與他人的關係中允許這樣做,這一禁令在早期和中世紀的基督教歷史中一直延續到宗教改革時期。納爾遜認為,這項禁令被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普遍主義,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普遍以「他人」的身份相互聯繫。

卡爾波蘭尼在《大轉型》中談到了從傳統社會到市場經濟主導社會的巨大轉變。

自從「現代性」出現以來,許多社會學家一直試圖理解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的轉變,即托尼斯所說的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的轉變。 社區 至 社會組織(社區與社會),或緬因州被描述為將地位社會轉變為契約社會(古代法律).

亞伯拉罕信仰的起源都是前現代的。 可以說,每個國家都必須找到自己的方式來談判與現代性的關係,現代性是一個以民族國家體系和市場經濟占主導地位以及在某種程度上受控制的市場經濟和私有化的世俗世界觀為特徵的時代。宗教。

每個人都必須努力平衡或抑制其黑暗能量。 對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來說,一方面可能存在必勝主義或帝國主義的傾向,另一方面可能存在各種形式的原教旨主義或極端主義。

雖然每個傳統都試圖在追隨者之間建立一個團結和社區的領域,但這種授權很容易陷入對非成員和/或不皈依或接受世界觀的人的排他主義。

這些信仰有何共同點:共同點

  1. 有神論,確實是一神論。
  2. 墮落教義與神論
  3. 救贖、贖罪的理論
  4. 聖經
  5. 詮釋學
  6. 共同歷史根源、亞當與夏娃、該隱亞伯、諾亞、先知、摩西、耶穌
  7. 參與歷史的上帝,普羅維登斯
  8. 原產地地理鄰近性
  9. 家譜關聯:以撒、以實瑪利和耶穌是亞伯拉罕的後裔
  10. 倫理

優勢

  1. 美德
  2. 約束與紀律
  3. 堅強的家庭
  4. 謙遜
  5. 黃金法則
  6. 管家
  7. 對所有人的普遍尊重
  8. 正義
  9. 真理

暗面

  1. 內部和之間的宗教戰爭
  2. 腐敗治理
  3. 驕傲
  4. 凱旋主義
  5. 宗教知識的種族中心主義
  6. 「聖戰」或十字軍東徵或聖戰神學
  7. 「否定他人」的壓迫
  8. 少數人的邊緣化或懲罰
  9. 對他人的無知:錫安長老、伊斯蘭恐懼症等。
  10. 暴力
  11. 日益增長的民族宗教民族主義
  12. “元敘事”
  13. 不可通約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伊博蘭的宗教:多元化、相關性和歸屬感

宗教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對世界各地的人類有著不可否認的影響。 儘管宗教看起來神聖不可侵犯,但它不僅對於理解任何原住民的存在很重要,而且在種族間和發展背景下也具有政策相關性。 關於宗教現象的不同表現形式和命名的歷史和民族誌證據比比皆是。 位於尼日利亞南部、尼日河兩岸的伊博族是非洲最大的黑人創業文化群體之一,其宗教狂熱無疑意味著其傳統邊界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種族間互動。 但伊博蘭的宗教格局不斷在改變。 1840 年之前,伊博人的主要宗教是土著宗教或傳統宗教。 不到二十年後,當基督教傳教活動在該地區開始時,一股新的力量被釋放出來,最終將重新配置該地區的本土宗教景觀。 基督教的發展使後者的統治地位相形見絀。 在基督教在伊博蘭誕生一百週年之前,伊斯蘭教和其他不那麼霸權的信仰興起,與當地的伊博宗教和基督教競爭。 本文追蹤了伊博蘭的宗教多元化及其與和諧發展的功能相關性。 它從已發表的作品、訪談和文物中獲取數據。 它認為,隨著新宗教的出現,伊博人的宗教格局將繼續多樣化和/或適應,為了現有和新興宗教的包容性或排他性,為了伊博人的生存。

分享到

馬來西亞皈依伊斯蘭教和民族主義

本文是一個更大的研究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的重點是馬來西亞馬來民族主義和至上主義的興起。 雖然馬來族民族主義的興起可以歸因於多種因素,但本文特別關注馬來西亞的伊斯蘭教皈依法以及它是否強化了馬來族至上的情緒。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於1957年從英國統治下獨立。 馬來人是最大的族群,一直將伊斯蘭教視為其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將他們與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引入該國的其他族群區分開來。 雖然伊斯蘭教是官方宗教,但憲法允許非馬來人的馬來西亞人,即華人和印度人和平地信奉其他宗教。 然而,管理馬來西亞穆斯林婚姻的伊斯蘭教法規定,非穆斯林如果想與穆斯林結婚就必須皈依伊斯蘭教。 在本文中,我認為伊斯蘭教皈依法已被用作加強馬來西亞馬來民族主義情緒的工具。 初步數據是根據與非馬來人結婚的馬來穆斯林的訪談收集的。 結果顯示,大多數馬來受訪者認為皈依伊斯蘭教是伊斯蘭宗教和州法律所要求的當務之急。 此外,他們也認為非馬來人沒有理由反對皈依伊斯蘭教,因為結婚後,孩子將根據憲法自動被視為馬來人,憲法也附帶地位和特權。 皈依伊斯蘭教的非馬來人的觀點是基於其他學者進行的二次訪談。 由於穆斯林與馬來人聯繫在一起,許多皈依穆斯林的非馬來人感到自己的宗教和民族認同被剝奪,並感到接受馬來民族文化的壓力。 雖然改變皈依法可能很困難,但在學校和公共部門進行公開的宗教間對話可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