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衝突的傳統系統和實踐

傳統爭議解決《共同生活雜誌》封面規模縮小

摘要:

國際民族宗教調解中心的《共同生活雜誌》很高興出版這本關於衝突解決的傳統系統和實踐的同行評審文章集。 我們希望這些由多學科研究領域的學者撰寫的文章將有助於增進我們對沖突解決的重大問題、理論、方法和實踐的理解。 迄今為止,關於衝突解決的主流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西方文化和機構中發展的理論、原則、模型、方法、過程、案例、實踐和文獻。 很少或根本沒有關注古代社會歷史上使用的或目前由不同地區的傳統統治者和其他土著領導人(即國王、王后、酋長、村長、牧師)實踐的解決衝突的系統和過程。世界部分地區和基層。 Ø-這些土著領導人致力於調解和解決爭端,恢復正義與和諧,並促進各個選區、社區、地區和國家的和平共處。 此外,對沖突分析和解決、和平與衝突研究、替代性爭議解決、衝突管理研究和相關研究領域的課程大綱和課程組合的徹底調查證實了廣泛但錯誤的假設,即衝突解決是西方的創造。 儘管傳統的衝突解決系統和流程早於現代衝突解決理論和實踐,但在我們的衝突解決教科書、課程大綱和公共政策論述中,它們幾乎(如果不是完全)不可用。 儘管聯合國土著問題常設論壇於 2000 年成立,這是聯合國授權提高人們對土著問題的認識並討論土著問題的國際機構,而且聯合國也通過了《聯合國土著人民權利宣言》。 2007 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並經成員國批准後,國際層面尚未就解決衝突的傳統制度和程序,以及傳統統治者和土著領導人在預防、管理、緩解、調解或衝突中發揮的各種作用進行重大討論。在基層和國家層面解決衝突並促進和平文化。 國際民族宗教調解中心認為,在世界歷史的這個關鍵時刻,非常需要對解決衝突的傳統制度和進程進行研究和國際討論。 傳統統治者和土著領導人是基層和平的守護者,長期以來,國際社會忽視了他們以及他們在解決衝突和建設和平領域的豐富知識和智慧。 現在是我們讓傳統統治者和土著領導人參與有關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討論的時候了。 我們共同努力增加我們社會對解決衝突、締造和平和建設和平的整體知識。

閱讀或下載全文:

巴茲爾·烏戈爾吉(主編)(2019)。 解決衝突的傳統系統和實踐

《共同生活雜誌》,6 (1),2019,ISSN:2373-6615(印刷版); 2373-6631(在線)。

@文章{Ugorji2019
標題={衝突解決的傳統制度和實踐}
編輯={巴茲爾·烏戈爾吉}
網址 = {https://icermediation.org/traditional-systems-and-practices-of-conflict-resolution/}
ISSN = {2373-6615(印刷版); 2373-6631(在線)}
年份 = {2019}
日期 = {2019-12-18}
問題標題 = {衝突解決的傳統系統和實踐}
雜誌 = {同居雜誌}
音量 = {6}
數字 = {1}
出版商 = {國際民族宗教調解中心}
地址 = {紐約州弗農山}
版本 = {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伊博蘭的宗教:多元化、相關性和歸屬感

宗教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對世界各地的人類有著不可否認的影響。 儘管宗教看起來神聖不可侵犯,但它不僅對於理解任何原住民的存在很重要,而且在種族間和發展背景下也具有政策相關性。 關於宗教現象的不同表現形式和命名的歷史和民族誌證據比比皆是。 位於尼日利亞南部、尼日河兩岸的伊博族是非洲最大的黑人創業文化群體之一,其宗教狂熱無疑意味著其傳統邊界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種族間互動。 但伊博蘭的宗教格局不斷在改變。 1840 年之前,伊博人的主要宗教是土著宗教或傳統宗教。 不到二十年後,當基督教傳教活動在該地區開始時,一股新的力量被釋放出來,最終將重新配置該地區的本土宗教景觀。 基督教的發展使後者的統治地位相形見絀。 在基督教在伊博蘭誕生一百週年之前,伊斯蘭教和其他不那麼霸權的信仰興起,與當地的伊博宗教和基督教競爭。 本文追蹤了伊博蘭的宗教多元化及其與和諧發展的功能相關性。 它從已發表的作品、訪談和文物中獲取數據。 它認為,隨著新宗教的出現,伊博人的宗教格局將繼續多樣化和/或適應,為了現有和新興宗教的包容性或排他性,為了伊博人的生存。

分享到

馬來西亞皈依伊斯蘭教和民族主義

本文是一個更大的研究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的重點是馬來西亞馬來民族主義和至上主義的興起。 雖然馬來族民族主義的興起可以歸因於多種因素,但本文特別關注馬來西亞的伊斯蘭教皈依法以及它是否強化了馬來族至上的情緒。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於1957年從英國統治下獨立。 馬來人是最大的族群,一直將伊斯蘭教視為其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將他們與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引入該國的其他族群區分開來。 雖然伊斯蘭教是官方宗教,但憲法允許非馬來人的馬來西亞人,即華人和印度人和平地信奉其他宗教。 然而,管理馬來西亞穆斯林婚姻的伊斯蘭教法規定,非穆斯林如果想與穆斯林結婚就必須皈依伊斯蘭教。 在本文中,我認為伊斯蘭教皈依法已被用作加強馬來西亞馬來民族主義情緒的工具。 初步數據是根據與非馬來人結婚的馬來穆斯林的訪談收集的。 結果顯示,大多數馬來受訪者認為皈依伊斯蘭教是伊斯蘭宗教和州法律所要求的當務之急。 此外,他們也認為非馬來人沒有理由反對皈依伊斯蘭教,因為結婚後,孩子將根據憲法自動被視為馬來人,憲法也附帶地位和特權。 皈依伊斯蘭教的非馬來人的觀點是基於其他學者進行的二次訪談。 由於穆斯林與馬來人聯繫在一起,許多皈依穆斯林的非馬來人感到自己的宗教和民族認同被剝奪,並感到接受馬來民族文化的壓力。 雖然改變皈依法可能很困難,但在學校和公共部門進行公開的宗教間對話可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