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和美國:從遙遠而痛苦的戰爭中實現和解

布魯斯·麥金尼

ICERM 廣播電台於 20 年 2016 月 2 日星期六東部時間下午 XNUMX 點(紐約)播出了《越南與美國:遙遠而痛苦的戰爭中的和解》。

2016年暑期講座系列

主題: “越南和美國:從遙遠而痛苦的戰爭中實現和解”

布魯斯·麥金尼

客座講師: Bruce C. McKinney,博士,北卡羅來納大學威爾明頓分校傳播學系教授。

概要:

1975 年美國對越南的介入結束時,兩國都因長期戰爭而遭受痛苦的創傷,造成了毀滅性的人力和財力損失。 直到1995年兩國才建立外交關係,2000年雙邊貿易協定的簽署為經濟關係開闢了道路。 然而,美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創傷依然存在,其中包括失踪的美國失踪人員/戰俘以及越南橙劑污染等問題。 此外,美國認為越南存在許多侵犯人權的問題,這仍然導致這兩個前敵人之間的關係出現摩擦。 最後,戰爭相關問題的真正和解問題也許不在於美國和越南之間,而在於越南境內——那些為勝利者而戰的人和那些為失敗的事業而戰並被草率判處死刑的人之間。再教育營的條件惡劣,常常致命。

點擊閱讀講座文字記錄

布魯斯·麥金尼博士傳播學教授,畢業於馬薩諸塞州伊普斯威奇高中。 他在新罕布什爾大學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在紐約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言語溝通專業。 他教授傳播研究、調解、傳播理論和談判等概念課程。 麥金尼教授還為公共和國際事務部的衝突管理碩士課程教授衝突管理研究生課程。

麥金尼教授曾在越南 Cleverlearn、Royal Education 和河內越南國立大學任教。 他研究了越南人對傳播教育、公共關係和衝突管理的看法。 除了教學之外,他還曾在北卡羅來納州石灣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工作。 目前,他正在與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市警察局和新漢諾威縣治安部門合作,在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市的公民和執法部門之間建立更好的社區關係。 他的出版物包括《亞洲概況》、《公共關係季刊》、《加拿大和平研究雜誌》和《卡羅萊納傳播年鑑》中有關越南的文章。 他還在《傳播季刊》、《傳播教育》、《傳播研究報告》、《商業和技術傳播雜誌》、《調解季刊》和《衝突解決雜誌》上發表過文章。 他的最新著作是《越南與美國:遙遠而痛苦的戰爭中的和解》,發表在國際雜誌《亞洲概況》上。 麥金尼與黎氏紅莊 (Le Thi Hong Trang) 結婚,兩人是在胡志明市教書時相識的。 他還曾在詹姆斯麥迪遜大學(弗吉尼亞州)和安吉洛州立大學(德克薩斯州)任教。 麥金尼於 1990 年至 1999 年在 UNCW 任教,並於 2005 年返回 UNCW。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伊博蘭的宗教:多元化、相關性和歸屬感

宗教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對世界各地的人類有著不可否認的影響。 儘管宗教看起來神聖不可侵犯,但它不僅對於理解任何原住民的存在很重要,而且在種族間和發展背景下也具有政策相關性。 關於宗教現象的不同表現形式和命名的歷史和民族誌證據比比皆是。 位於尼日利亞南部、尼日河兩岸的伊博族是非洲最大的黑人創業文化群體之一,其宗教狂熱無疑意味著其傳統邊界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種族間互動。 但伊博蘭的宗教格局不斷在改變。 1840 年之前,伊博人的主要宗教是土著宗教或傳統宗教。 不到二十年後,當基督教傳教活動在該地區開始時,一股新的力量被釋放出來,最終將重新配置該地區的本土宗教景觀。 基督教的發展使後者的統治地位相形見絀。 在基督教在伊博蘭誕生一百週年之前,伊斯蘭教和其他不那麼霸權的信仰興起,與當地的伊博宗教和基督教競爭。 本文追蹤了伊博蘭的宗教多元化及其與和諧發展的功能相關性。 它從已發表的作品、訪談和文物中獲取數據。 它認為,隨著新宗教的出現,伊博人的宗教格局將繼續多樣化和/或適應,為了現有和新興宗教的包容性或排他性,為了伊博人的生存。

分享到

馬來西亞皈依伊斯蘭教和民族主義

本文是一個更大的研究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的重點是馬來西亞馬來民族主義和至上主義的興起。 雖然馬來族民族主義的興起可以歸因於多種因素,但本文特別關注馬來西亞的伊斯蘭教皈依法以及它是否強化了馬來族至上的情緒。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於1957年從英國統治下獨立。 馬來人是最大的族群,一直將伊斯蘭教視為其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將他們與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引入該國的其他族群區分開來。 雖然伊斯蘭教是官方宗教,但憲法允許非馬來人的馬來西亞人,即華人和印度人和平地信奉其他宗教。 然而,管理馬來西亞穆斯林婚姻的伊斯蘭教法規定,非穆斯林如果想與穆斯林結婚就必須皈依伊斯蘭教。 在本文中,我認為伊斯蘭教皈依法已被用作加強馬來西亞馬來民族主義情緒的工具。 初步數據是根據與非馬來人結婚的馬來穆斯林的訪談收集的。 結果顯示,大多數馬來受訪者認為皈依伊斯蘭教是伊斯蘭宗教和州法律所要求的當務之急。 此外,他們也認為非馬來人沒有理由反對皈依伊斯蘭教,因為結婚後,孩子將根據憲法自動被視為馬來人,憲法也附帶地位和特權。 皈依伊斯蘭教的非馬來人的觀點是基於其他學者進行的二次訪談。 由於穆斯林與馬來人聯繫在一起,許多皈依穆斯林的非馬來人感到自己的宗教和民族認同被剝奪,並感到接受馬來民族文化的壓力。 雖然改變皈依法可能很困難,但在學校和公共部門進行公開的宗教間對話可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

分享到